详细信息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信息页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N0.011丨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加入时间:2020/9/9 11:49:46   来源: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明天要封阳台。

 

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十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

 

闲置后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十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我不知道,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爸爸,明天还封阳台吗?”

 

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仿佛突然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新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我知道,无论孵化能否成功,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细想起来,这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快,城市人曾经引以为自豪的一切仿佛在一夜之间都变得黯淡无光了。他们开始疏远高档礼帽、海味山珍、名牌西装,而去戴未曾精细加工的竹笠,去吃山村野生的菜蔬,去穿磨得发白的牛仔服;他们开始厌烦霓虹灯、广告牌、车水马龙,而企盼着能有这样一个去处可细细地品味人生:一条小溪潺潺穿过庭院,几株古柏飒飒挺立风中,油灯一盏,供闲来对弈;山风阵阵,传鸟叫鸡鸣;远处群山逶迤,天高云淡;近处荷叶田田,垂柳依依……是人们眷恋山村的简陋与荒芜吗?不,是山村依然保存的那一片自然的风情,一缕返璞归真的情愫牵动着人们的心弦。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罢?

 

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同时,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于是,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那一年,我去内蒙古草原参加一个笔会,当汽车进入茫茫草原的深处时,但见草原无际与苍天相连,天地相接处,依稀传来牧羊人的歌声。一群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音。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些看似奇怪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现代人,回归大自然,已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趋势。

 

当然,像阿米希人那样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显然是我们所不愿意的。据说,在与纽约这座繁华都市咫尺相隔的兰开斯特县,居住在木屋里的阿米希人不用电灯,不用电话,纺织耕作,自给自足,拒绝一切现代文明,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堡垒。我们自然不必去效仿他们,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心去贴近自然呢?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杜卫东和他已成年的儿子杜卫东和他已成年的儿子

 

不知什么时候,儿子拿来了一把布条,要帮鸽子做窝,又找来了水和玉米粒,用做鸽子的晚餐。儿子十岁了,在这座楼房中长大。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蹒跚学步的儿子在这块草坪上练习过走路;在夏季的草坪上捉过蚂蚱。在一片洋灰水泥的高大建筑群中,这块草坪仿佛是一个极乐的伊甸园,曾给儿子留下了多少温馨的记忆。可是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施工队,机器隆隆响了两天后,草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滑梯、跳跳床和电子游艺室。再也捉不到小虫的儿子,对眼前的这位“不速之客”,似乎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爱怜……

 

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作品赏析


《明天不封阳台》刊于1995年1月12日《人民日报》。作品发表后即收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时隔25年后,香港出版方又辗转找到作者授权,拟收入香港新高中中国语文第三版教材套。

 

时下是海量写作的年代。一篇散文能够被大陆和香港分别收入初、高中语文教材,经典性已不言自明。作品的主旨、结构、语言,网上有不少课件专题分析,毋庸我再赘言。窃以为,它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于它以生动的文学叙述揭示了一个基本真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美好与未来。

 

其实,卫东有多篇散文被用作语文试题,而这些作品确如文学评论家王必胜所言:文心高远,情怀幽长,写人、咏史、状物、绘景,均笔致摇曳,内蕴隽永。(刘树生)

 

 

作者简介


杜卫东,曾任《人民文学》副社长、《小说选刊》主编、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有近500万字文学作品发表。曾获《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奖、《北京文学》散文奖和全国报纸副刊年度金奖等,编剧的剧作分别在中央台、北京台和江苏卫视、河北卫视播出。散文随笔集《岁月深处》被译成英文在全球发行。

 

赏析嘉宾


刘树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第五代导演》等学术作品、长篇小说《谋圣鬼谷子》等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编剧。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各种奖项。


朗诵者


阿峥, 一名普通的文艺战士  舞台是他的战场,声音是他的枪,情感是那颗穿透心灵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