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信息页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N0.017丨杨海蒂:走在天地间

加入时间:2020/10/28 14:53:24   来源: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走在天地间

作者 /杨海蒂 赏析 /王丽梅 朗诵 /葛蕊萌 


往历史的纵深处看去,陕西,是中国最为壮丽辉煌的地方。

古老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国土南北;省会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是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中的“三皇”、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农耕文明始祖后稷、“造字圣人”文祖仓颉、创建礼制的周文王、分封天下的周武王、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君临天下的汉武帝、写出“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开创“盛世之国”的隋文帝、扫除群雄的唐高祖、文韬武略的唐太宗……这些彪炳史册、灿古耀今的人杰,都生长和建树于这片土地。

延长石油工地外景 摄影/ 郝随穗

陕西,神于天,圣于地。

而“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陕之北”。

是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让我这个江南女子,早在少年时期,心灵就深深地为陕北震撼。

那是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那是一片英豪辈出的土地。

黄土地,就是陕北人的生命舞台。

陈胜、吴广、李自成、张献忠……多少英雄豪杰,曾在这片土地上大展雄才、一抒伟略,但都以失败告终;而红军在陕北,以两万兵敌国民党二十八万大军,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延安,是我青春岁月的心灵图腾;延安,是我仰之弥高的精神高地。延安窑洞的灯火,在我心中光焰万丈;枣园、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瓦窑堡、南泥湾,都是早已深入我灵魂的名称。

终于,我踏上了这片伟大神奇的土地,踏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来到了陕北,来到了延安——朝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仰望宝塔山,眺望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血液沸腾心灵战栗。

在这里,信仰、理想、激情再度凝聚,让我重新得力,如获新生。

延河奔流不息,像亘古的诉说,诠释着延安的前世今生。

如果不是参加“亚洲作家走进延长”采风活动,我可能至今还不知道:革命圣地延安,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摇篮延安,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百年延长,源远流长。

早在北宋年间,科学家沈括在赴任延安府太守途中,在延河边发现了石油,将其记载于《梦溪笔谈》,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苦焦”(陕北方言)的黄土地下,却蕴藏着丰厚的液体黑金,这是天地的秘密,是天地包藏之妙。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的象征。腐败无能的清末政府也深谙此理,于是,在延安设立延长石油官厂,钻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填补了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使延长石油成为中国石油之祖。随后,延长石油生产出与“洋油”媲美的灯油,开创了中国石油加工的历史先河。

延长石油工地外景(来自《油脉》杂志)

延长石油,就是黄土地上的脉搏。

刘志丹解放了延长石油官厂,让石油回到人民的手中,在“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战争时期,延长石油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红色革命,被誉为“功勋油矿”。一九四四年,毛泽东为时任延长石油厂厂长、陕甘宁边区特等劳模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激励着一代代延长石油儿女脚踏实地奋勇前行。

埋头苦干,成为延安精神的原生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财富。

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在他的《苦难的历程》中写道:岁月会消失,战争会停息,革命也会沉寂下去。

是的。革命,不就是为了人民过上安康幸福的生活?

在延安精神的光辉照耀下,一代又一代陕北人,仰天俯地,埋头苦干,从贫穷走向富裕,从现在走向未来。

延安精神,薪火相传。

从延安走出来的诗人阎安说:“陕北的现代性觉醒与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两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一个是延安时期,一个是‘文革’后期知青来延安插队。”

我以为,对于长久“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炎黄子孙来说,这个“现代性觉醒”,更多指文化觉醒。

杨海蒂在延安杨家岭

延安时期诗人光未然与音乐家冼星海的珠联璧合之作《黄河大合唱》,“奔向延安的少年”贺敬之历久弥新的经典戏剧《白毛女》、荡气回肠的诗歌《回延安》,延安插队知青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些与延安有关的文艺作品,持久不衰地散发着思想和人性的光芒。

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走进陕北,天空高远、湛蓝、透亮,没有一丝杂质,甚至没有一片白云。大地辽阔静谧,沟壑莽莽苍苍,石油管道排排行行。明亮的阳光,如水一般泼洒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走在天地之间,有热辣辣的信天游陡然从原上响起,声音高亢、拔地通天、如泣如诉,让离开歌厅仿佛就不能唱歌的我们如痴如醉。

一个脸上布满沟壑的老汉,坐在自家土窑洞前,怡然安详地微笑着注视我们。

黄土地,是这样的雄浑而又多情。

天不语自高,地不语自厚。大哉,陕西;厚哉,陕北;伟哉,延安!


作品赏析

杨海蒂别开生面地书写陕北高原,以文章的大气,对应于陕北高原人文、历史、地理的壮阔、唯美、苍凉和古老。她开篇这样写陕西:“往历史的纵深处看去,陕西,是中国最为壮丽辉煌的地方。”“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陕之北。”她将陕北描述为“那是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那是一片英豪辈出的土地。”寥寥数笔,将陕北的人文历史和地理意义、政治意义迅速勾勒出来;文章空灵、宏阔,极富散文诗的意境和神韵,文字精简,即是古人所言“绘事图色,文辞尽情”,将陕北的人文历史、中国革命、黄土高原、延安精神一一道来,尤为深刻的是“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一句,为这篇貌似写风景、风物的游记散文画龙点睛,使之实质上成为一篇政治散文。(王丽梅)

作者简介

杨海蒂,《人民文学》编审。著有文学和影视作品多部,作品入选百余种选本、选刊、年鉴、排行榜、教材教辅读本并被应用于高考和中考试题,获丰子恺散文奖、丝路散文奖、孙犁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等。

赏析嘉宾

王丽梅,笔名黎眉。央广特约听评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等多种报刊杂志。作品入选多种书、报、刊,获多种奖项。

朗诵者

葛蕊萌,高校教师,长期从事演讲朗诵活动教学与组织工作,所培养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各类演讲朗诵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