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信息页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N0.043丨王必胜:霍金的分量

加入时间:2021-04-28   来源: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作者 /王必胜  赏析 /刘笑伟  朗诵 /朱勇

 

史蒂芬·霍金,这个有点残疾的英国老头,在遥远的东方,成为耀眼的明星,一如那些舞台上的歌手,在聚光灯下,他的英姿,他的智者风度,他的那个不苟言笑,却令人着迷的神态,让黄皮肤的学人智者、青年老年们一饱眼福,犹如进行了一次圣洁的学术洗礼。近日,他又三度来华。有人说,这个闷热的夏天,有了世界杯,也有霍金,就不一般。

 

霍金,一个平淡的老者,一个身体残疾的洋佬,他对时间和宇宙的解构,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以及生物自然形成的历史。前些年,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一本《时间简史》风靡一时,人们争说霍金,不仅因为这位英国教授把人们自爱因斯坦以来对时间的认知,开启了全新的视野,对这个有着物理学意义的命题,关涉到人人都知晓却又不明就里的命题,有了霍金式的理解,还在于他是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却对这个深奥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究和论述,尤其是他把深奥的哲学命题,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让科学走近普通人的生活,让科学充满诗意。无怪乎,这个霍金先生,让全球的出版者十分地看好,据说,他的《时间简史》,全球销量达2500万册,创造了当今科学类图书的奇迹。他的另一本新书《果壳中的宇宙》也有中文版。他被黄头发黑眼睛的人们拥戴。难得的是,他漂洋过海,不远万里而来,同读者见面,答问。前年,又一场大病,他还再度来华。虽然不乏主办者的商业行为,但他是为科学而来,为文化而来,也为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仍保持着虔诚阅读的可爱的读者而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已有十多年的瘫痪史,一个在轮椅上过生活的人,一个年届六十的人,完成了被称之为上世纪的经典性的科学著作。这些对我们来说,不可思议,他却做到了。我们对他的任何评价都不过分——科学家的霍金,劳动模范式的霍金,志向和毅力都胜过我们的霍金。

 

霍金的生平非常富有传奇性。他曾就读于剑桥和牛津,现在是剑桥大学的教授。这个职务曾为牛顿获取。他因卢伽雷病被禁锢在轮椅上达20年之久。病魔的折磨,并没有使他退却,而他向着科学的尖端发起了冲锋。他的中国学生、《时间简史》的中译者描述他第一次见到霍金时的情景,令我们难忘:“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开关。我尽量保持礼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能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两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就是这个失声而翻看书页都很困难的人,却用他那个残弱之体向科学的圣殿迈进。他所能做的是脱开了人类的极限,以一种超常的意志和精神,完成了人类对自身的超越。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鲜花簇拥下那张安详的脸,侧向一边而不露声色,对于东方人表现出的热情和盛情,霍金已习惯。他是一个物理学的天才,一个智者中的精怪,一个学界的大腕。因为残疾所致,对人们给予的崇拜,他也许习以为常,也许一贯低调。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那双平淡的眼神,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对于礼仪为先的国人也许不太习惯,鲜花和掌声,不是大师所热衷的,不是科学家的本意。对于霍金这样的科学大师级人物,我们还能要求他什么?他在助手和护理的扶助下,在舞台上聚光灯强光灯和镁光灯作用下,矜持地接受人们的欢呼和致意,但他那个总是侧向右面的头颅,近乎蜷缩在轮椅里的身子,让人透过热闹和浮华有一丝怜悯。

 

其实,我在翻看霍老先生的译著时,也看了一些专家和文艺界同行写的文字,老实说,除了对有些图表和一些人文化的论述感兴趣外,大多如看天书。也许是太愚顽,我也没有能坚持看完,也就不甚了了。

 

但这并不影响对他的崇敬,并不说明霍金的曲高和寡,更不能说明霍氏理论的缺失。霍金并不是在做科普,霍金价值不是在于普及性。但却又是通过这极大的普及性而赢得了声誉。他在我们普通人眼中,是一个残疾人在做大学问,是可以超过人类自身的极限去完成匪夷所思的事业。这就是霍金。

 

我曾想,大家对他的尊敬、崇拜,关注他的生活起居,了解他的病情,但是,那颗智慧的大脑,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头颅,有没有人去做过研究,哪怕是计量和测算呢?据说,人的大脑有个恒定的重量标准,但也有例外,物理的重量能够说明一切吗?

 

是的,他那羸弱的残疾的身躯如何支撑了那颗硕大而沉实的头颅,是精神,是智慧,是一种超常的智力和上帝的恩赐,抑或是我们所没有发现的东西?

 

就身体的重量而言,霍金是轻量级的,那瘦弱残缺的身子,那病残的躯体;然而,他的大脑、头颅的重量,却不好用平常的方法计算,因此,我们才有了这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作品赏析

散文的写作方法如果有最高境界,恐怕莫过于深入浅出了。把一个深奥的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把一个传奇人物用简洁的叙述写“活”,就属于深入浅出。

 

《霍金的分量》一文,既惜墨如金又浓墨重彩,自然生动地写出了霍金的经历、特点,也写出了作者对他理解和评价。读罢文章,一个有着“安详的脸”“志向和毅力都胜过我们”的科学家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深入浅出是相得益彰的,有“深入”而无“浅出”,则钩章棘句,艰涩难懂;有“浅出”而无“深入”,则味同嚼蜡,俗不可耐。真正的深入浅出,需要独到的见解、既跳跃又稳步向前的写作技巧,以及平淡中见神奇的语言。此文具有以上特点。而对“身体的重量”与“头颅的重量”的探讨,属于“深入”基础上的“浅出”,使此文有了“豹尾”。(刘笑伟)

 

作者简介

王必胜,湖北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著有《邓拓评传》、《东鳞西爪集》等散文随笔多部。编辑散文年选20年。《单位》获“第七届老舍散文奖”。曾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

 

赏析嘉宾

刘笑伟,诗人,《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有著作16种,军内外奖项若干。

 

朗诵者

朱勇,多年探索声乐与语言艺术工作,在电台、电视台多档节目中担任解说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