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信息页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N0.051丨王贤根:看山

加入时间:2021/6/24 14:39:25   来源: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看 山

作者 /王贤根 赏析 /商国华 朗诵 /朱勇



老家人来电话,说我们那里这几年野猪越来越多,没熟的玉米被扒得乱七八槽,蕃薯地拱得到处是坑。

山里人,田种金贵。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家开垦山中的几处坡地,播上玉米、萝卜籽,插上蕃薯秧。千百年落叶的腐殖土上,作物长势茂盛,阳光照来,绿油油的一片亮光。

在幼小的心灵里,我对山地的印象比水稻田深刻,那就是看山。

会稽山岭纵横,苍莽绵延。山上山下,植被丰茂,清泉终年不绝。众多的飞禽奔兽隐蔽其间,像人类一样繁衍生息,成为它们的天堂。当我们这波小孩识数的年代,情形好似有些变化。有回,我与伙伴在村前山地上玩耍时,见一群大人抬着一只长尾巴的大兽沿着溪畔石路出山,看到它身上的黄斑毛色,我们惊喊老虎老虎,大人说金钱豹。山里人是怎么弄死这只金钱豹的,没问,至今也不清楚。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我们那带山林再也没听说这类猛兽的踪迹了。崇山深处没狼,狼的活动范围在山外一望无际的丘陵地带。那时,我们时常瞧见的是野猪和麂。

麂在山上跑跳自如,尤其上坡,快如一缕黄色的烟。野猪乌黑,看上去龌龊,出没成群结队,属一家族,它们时而到溪潭玩耍,犹如我们这帮小孩的游泳洗澡,看来,它们也有定期洗刷的习惯。

野猪见人躲避。但实在躲避不及时,它那乌黑发亮的眼睛直直地瞪着人,警惕人的动静,又似与人斗胆,它那前突的长嘴莽横地冲撞过来——如无防备,往往被撞倒——,随即逃之夭夭。有一年,我村有位高大壮实的汉子,与侵犯他家山地的一头硕大的野猪对阵,那野猪楞楞地盯他一会,就如一头矫健的小公牛对着他冲过来,这位壮汉一个躲闪,野猪冲过了头。这么几个来回,野猪耗了体力,后被壮汉推下山崖。村人协助抬回,一称,三百多斤。



玉米地上方的岩石旁,我爹用几根顺溜的杉木搭个人字架,环周杂木编围,再覆盖扇扇茅草,朝玉米地方向设门,栅栏遮挡。棚内整平,垫干草,铺竹席,一个看山的草棚悄然矗立在山腰间。

山岚丝雨润育成片的玉米,乳白、粉红、粽红的穗须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时候,正是嫩玉米最为甜美的辰光,也是野猪最爱光顾的时日。这时,大小野猪就在肥硕的公猪率领下,潜入玉米地,扒倒杆穗,享受美味。

山地间的几块石上,我爹用石灰画上凶煞的头像,这些凶煞的头像有没唬住兽类,我也不清楚,但我爹的这种潜意识常常启发我的想象。

我爹截取一丈来高的一杆毛竹,从根部剖开,一边厚,一边薄,剖到手握处,蔑圈从细头的那面上套固定。手把下部摇晃,上部一厚一薄的竹帮一张一合,发出啪啪的撞击声,在幽幽的山谷久久回荡。我爹自豪地说,这可吓退所有野兽,我就是山大王!

这时节,我爹是晚上看山,我和弟弟清晨进山接替,自带我妈准备的装入篾盒的午饭。邻居小妹几次要我带上,山路弯弯,约摸五六里,过涧跳坑都得牵手,见路边野花,她叫嚷着采摘,我责备:“快点,我爹等着呢!”她手摇花束,冲我一笑,跳着蹦着跟上来。

在葱翠的玉米地里,我爹笑微微地见我们上行。在山的深处会见亲人,格外欣喜。他说了几句昨夜山野的动静,当作交待。他说这里静极了,小鸟的说话声他都听懂,半夜醒来,不管有没有野猪,树起竹杆摇几下啪啪的震天响,惊得山鸡扑楞楞地飞蹿。

与邻里小妹在草棚里歇会,就进玉米地寻找好吃的野果。地上的杂草和原有的野瓜藤蔓,被我爹铲除,地边灌木丛旁的几棵草莓,绿叶中点缀鲜艳的紫红果实,我们兴奋地奔过去,一口一泡甜水,味道爽极了。后来我进城住下几十年,身上存有的还是山的土气,当然,也有水的清澈。城里人的吃喝,与山里异样,看到人工培植的草莓,个头倒大,但始终没有尝到山野上那种自然纯正的甜美。

在玉米地里穿行,好像穿行在森林里。鲜嫩的玉米散发清香,却摸不着淡绿皮包裹地鼓鼓的穗棒,更梳理不到上端那漂亮的须毛。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起沾牙的嫩玉米的口感,便盘算掰几棒,唯一的办法是抱起她,这让她高兴极了。一连掰了三四棒,她说再掰几棒,我说抱不动了,她说再抱一会。正说着,我腿一软,连人带玉米哗啦跌倒在地,我们笑得连这片玉米地都哗啦啦的响起来。



长大后,我从老远的部队回家探亲,刚好她回娘家,我们说起看山的事,她说你小时抱过我几次,后来再也没抱过我啦。邻居们起哄。我上去一把抱起她,在天井里转了几圈,乐得她泪花都洒在我的脸上。

如今,车子已经通到山里的每个小村,村民炒菜做饭大多用上了液化气。年轻人出山谋事,小孩也到城镇念书,守山的已属老一代的山民了。树木竹林很少砍伐,繁茂的山林又成为动植物自由生长的乐园。在这种境况中,野猪自然就多了起来。生活不再需要村民看山了,昔日看山的经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趣谈。


作品赏析

在辽阔平原与高耸土石的比对中,人们有了山的概念。从贤根抒情的笔端下,读者采撷了从看(kàn)山到看(kān)山的隽永佳篇。

《看山》的文字有简有繁。作者纵情的是,人与兽、山与田的繁衍生息,而对山林遭到破坏的那些年,贤根只是片言只语的一带而过。显然,贤根想捧给读者的是已经回归的绿水青山,而恰恰文字的转折之后,作者巧妙的运用多音字,把看(kàn)山的眼球落在了看(kān)山上。于是,有了看(kān)山的老爹。邻里小女孩与作者在草棚“歇会儿”,找“好吃的野果”,“一口一泡的喝甜水”,尤其是作者抱着小女孩掰苞米的镜头回放。

《看山》如同作者的名字一样,是有根的。而这个根,来自于散文的根基。泥土是散文的生命,大自然是散文创作的精神场域。(商国华)



作者简介

王贤根,浙江义乌人。原总参谋部大校。毕业于军艺文学系、北师大研究生院。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著有《援越抗美实录》《千古长城义乌兵》《又是烟雨迷蒙时》等十余部。


赏析嘉宾

商国华,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辽宁省最佳写书人。三次获辽宁文学奖及省五个一奖。由其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大路上》,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局飞天奖。



朗诵者

朱勇,多年探索声乐与语言艺术工作,在电台、电视台多档节目中担任解说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