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信息页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N0.065丨洪鸿:滹沱河畔不朽的丰碑

加入时间:2021-08-13   来源: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滹沱河畔不朽的丰碑

 

作者 /洪鸿  赏析 /剑花  朗诵 /老乐

 

起源于山西省繁峙县的滹沱河,流经河北省平山县,在太行山余脉拐了个弯,环抱起一个静谧的村庄,这就是西柏坡。72年前的3月23日,滹沱河畔阳光明媚。这一天,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毛泽东主席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72年后的夏天,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应邀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进行了一次红色采风活动。按事先安排,我们在石家庄住了一晚。活动组织者送我们人手一册《柏坡风》杂志,说是提前做些了解。当我读到田健斌的一首词时,立刻被那蕴意深沉的词句吸引住了。词曰:“北国寻常村落,江南绝代天骄。农家院里建新朝,天下谁曾想到?土屋油灯火炕,布衣粗饭尖椒,引来游客似春潮,欲解当年奥妙。”好个“农家院里建新朝”,这不正是中外游客到此探“奥妙”的原因吗?当我再次读到李增山的《走进西柏坡》这首诗时,更激起我对西柏坡的向往。诗曰:“圣地今来喜欲狂,穿红走绿上山梁。无边林海从天落,不尽秧田放眼量。踏月追踪旧屋外,枕流听曲碧湖旁。牡丹香醉旅游客,疑是三春到洛阳。”当夜,诗中“踏月追踪”的意境竟变成我的梦境……

 

摄影 /洪鸿摄影 /洪鸿

 

翌日,我们乘车飞驰在通向西柏坡的高速公路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心驰神往的圣地——平山县西柏坡。抬眼望去,满眼青翠,前临碧波荡漾的西柏坡湖,后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进入这里,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美,使我们感受到一种返回精神家园的亲切和熟悉。那天,西柏坡游人如织,络绎不绝。这些游客均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在五位书记雕像前敬献鲜花,虔诚鞠躬,以示缅怀思念;有的凝视雕像,伫立良久,沉思不语;有的高唱革命歌曲,朗诵诗歌,歌颂领袖的丰功伟绩;有的拍照留念……此情此景,不由使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臧克家的铿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吃水不忘打井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行走在西柏坡湖畔的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区等十余处红色革命纪念场所时,我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似乎感觉到她们就像一座座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矗立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的思绪也不由得飞向那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走进农家小院,在毛泽东主席旧居石磨前,导游讲了一段趣事:1948年5月下旬,毛主席来到西柏坡,住在房东阎受朝家。当得知警卫战士为了保持院落清洁,要把猪圈、磨盘一起拆掉时,他深情地告诉大家:这些东西都不要拆,我们走后,将来老乡还是要用的。谁想到日后在这楸树下、磨盘旁竟成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商谈军机大事的地方。因此,西柏坡便有了“磨盘上摆下雄兵百万”的佳话。

 

摄影 /洪鸿摄影 /洪鸿

 

在西柏坡纪念馆,当讲解员讲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时,我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里,毛泽东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胸有成竹。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就指挥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大小战役二十四次,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二百三十余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决定了中国革命必胜的命运。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等二十余篇光辉著作,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

 

西柏坡岭上石刻园,红瓦盖顶,白墙合围,绿树掩映,墨宝荟萃,琳琅满目。题词中有的回忆当年难忘时刻;有的抒发对西柏坡的眷恋之情;有的赞誉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当我看到黄镇的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时,精神为之一振,革命的往事,从南湖红船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斗争到遵义会议,从卢沟桥事变到解放战争,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

 

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到达西柏坡,叶剑英率中央后委也同期到达,分开了整整一年的前委、工委、后委又汇合到了一起。当年5月27日,毛泽东乘车抵达西柏坡,至此,中央完成了从陕北到西柏坡的转移。西柏坡这个小山村也因此成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在西柏坡纪念馆第六和第七展室之间,刻着37封电报的两面电报长廊吸引了我的目光。触摸墙壁上的电文,耳畔仿佛回响起此起彼伏的电报声。70多年前,“滴滴嗒嗒”的电报声把一次次的战略部署从西柏坡传递到大江南北的各大战场上,掀起了大决战的高潮。

 

参观结束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坐上了返京的汽车,回头望,滹沱河水潺潺,似乎在向世人诉说那永远说不完的故事。群山无言,翠柏无语,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印证:西柏坡永远保存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绵延着一条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红线……

 

“知所以来,方明所去。”土屋、柴凳、地图、油灯、石磨……曾经在西柏坡指点江山的一代伟人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滹沱河畔那不朽的精神丰碑永远在我们心中巍然屹立。

 


 

作品赏析

一个地域的名气,不单单取决于奇异的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更重要的是看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坐落在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西柏坡,正是以中国革命的三大摇篮之一而闻名遐迩。

跟随作者的笔触心灵,探寻寻常村落不寻常的奥妙,你会听到滹沱河的涛声与滴滴答答的电报声交响共鸣,吹响大决战的冲锋号;领略磨盘上摆下雄兵百万,农家小院里孕建新朝的如虹气势。

这篇红色采风,文幅不长,用笔洗练,充满深情,涵盖了革命圣地西柏坡特有的元素符号,深刻揭示了滹沱河畔不朽的丰碑主题。在我看来,西柏坡之所以令人心生仰慕而神往,一个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另一个是怀揣“两个务必”的锦囊进京赶考。这是翠柏苍松的精神风骨,是小山村赋予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剑花)

 

作者简介

洪鸿,安徽太湖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在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进修,现任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半月选读》杂志社副主编。已发表各类作品500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散文集多部。

 

赏析嘉宾

剑花,本名卢建华,退休老兵。诗歌、评论偶见报端,并被多家融媒体转发,作品多次获奖。

 

朗诵者

老乐,一名军人,他用文字跳动心灵脉搏、用情感刻画军人形象,用声音传播中国力量,以文会友、以声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