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信息页
 

又一知名作家称知网擅自收录文章欲起诉!“苦知网久矣”?| 法治新闻眼

加入时间:2021/12/20 13:32:19   来源: 上海法治报 
 作为学术网站的龙头,

近日,“知网”走上了舆论之巅。

“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

“维权成功后论文又被下架”

“论文查重高收费让中华学子苦知网久矣”

……





多个相关话题接连冲上微博热搜

而知网深夜发布的一则情况通告

却又遭网友吐槽



擅自收录?低收高卖?学术霸权?

真相究竟如何?

“知网”的一系列做法是否合理?

法律界人士怎么看?

记者采访了知产方面的专家与律师


事件回顾

怨声载道,多人控诉知网问题多


据长江日报报道,12月12日,作家陈应松介绍,他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自己共有300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且大部分都未经他同意,部分文章的下载次数已达上百次,“我都是付费下载的,一二十块钱一篇,多的还需要30块钱一篇”,他表示已准备起诉中国知网。

而此前,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100多篇论文的风波尚未平息。赢了官司的赵德馨老人累计获赔70多万元,但也很快面临着学术霸权:他的论文全部下架,并不再收录其文章。


12月10日晚间,中国知网在其官方微信道歉称,向赵德馨教授表示诚挚的歉意,并提出将妥当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

除了有关“擅自收录文献”的讨论外,针对知网“查重费用高”的抱怨声也此起彼伏。“论文查重真的太贵了”“中华学子苦知网久矣”道出了许多网友的心声。



12月11日深夜,中国知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题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公告》的推文。据媒体报道,推文的3份通告表达了同一个问题: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一直仅向机构提供服务,且只允许检测本单位论文,知网从不向任何个人销售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网络上销售的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均是通过非法或者侵权手段获得的。

对此疑似针对“查重收费高”的回复,网友却并不买账。




专家分析

擅自收录文献涉侵权 不支付稿费不合理


未经本人同意,擅自收录论文,知网如此操作的“底气”何在?此举又是否构成侵权?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春明说:“如果知网的确未经版权人的许可,擅自收入学者、学生的论文,构成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上海市杨浦区知识产权专委会理事、上海正义永道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婧律师同样指出,知网在未经作者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收录多篇文章到自身数据库,并通过电脑、手机等端口,使用户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地点获得作品,这属于典型的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

知网在《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中提及,“我社曾根据法定转载许可或通过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取得赵德馨教授文字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那么,知网的收录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无需本人授权也能代为发布文章吗?

对此,许春明介绍道,知网可能并没有直接与作者一一签署协议获得发布许可,而是主要与各期刊社和高校进行合作。大多数期刊社均有版权许可的一揽子声明,例如“一经录用即视为同意将文章录入中国知网并进行传播”等,通过“一揽子”的单方声明,期刊社将其刊登的作者论文转授权给知网,知网就以此作为权利的支撑。

此种“转授权”是否具有法律依据?“目前一些司法判决都认定仅有‘一揽子单方声明’还不足以来证明中国知网获取作者著作权的许可,也正是如此赵教授的诉求获得了法院的支持。”许春明提示到,除非知网与作者进行直接的授权,或者获得了明确的转授权的表示,否则这种擅自收录的行为仍然构成侵权。

作为文献的作者,赵德馨与陈应松均表示不仅没有拿到稿酬,反而在下载自己的文章时还需要付费。据红星资本局报道,以工作人员告知的信息和数据从理论上进行推算,一篇或只发出500元稿费的论文,可能给中国知网带来了约57万元的收入。知网的做法被人民日报、央视网等评论称“店大欺客”“借鸡生蛋”。



“著作权法规定了合理使用情形,此时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支付费用。”赵婧说道,“然而知网的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的情形,应当首先经过作者同意,其次要付费。”同时赵婧也指出,虽然知网侵犯了作者的权利,但是它的收录、汇编、发布、检索等都有自身的技术支持,极大方便了读者查找文章,形成了自身的智力劳动成果,因此知网要求收费是合理的。

许春明表示,当作者将作品版权转授给知网时,知网有权收取相应的费用,但同时也应在扣除相应运营投入成本的基础上将所得分配给版权人,同时,如果本身就没有获得合法有效的转授权,那么此时收取费用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学术查重太贵?文章一下了之?知网并非私主体

除了擅自收录使用他人的文章以外,知网查重费用高的问题也同样遭到诟病。现如今无论是高校还是期刊社,对投稿人的要求都是要满足查重标准,查重成为了一种硬性的约束与要求。许多学生为了通过学校对论文查重的要求,完成答辩,往往会事先通过网络购买查重服务,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然而中国知网却表示,从未对个人提供过论文查重服务,网上的售卖渠道可能是“不法分子主要利用合法使用机构管理漏洞和个别管理人员非法倒卖等途径盗用或窃取账号而大肆牟利”。倘若情况如知网所说,这些查重“中间商”是否违法?知网又是否有向其追责的权利与义务?

“如果是某些人利用了所在单位购买的查重服务,进而对外出售服务并收费,这无疑是一种违法行为。”许春明说道,“知网可以提起相应的诉讼,也应当确保自身提供的查重服务的合法性,反之则可能会影响服务声誉,不利于知网自身发展。”

赵婧指出,针对不同的侵权对象要适用不同的诉讼思路。比如,针对知网提到的,黑客入侵,可以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情况,通过刑事途径维权;如果是知网内部工作人员,可以看看是否违反了公司内部规定或者保密协议,相应追责。

“知网是我国学术论文与学术评价最集中的平台,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社会人士,对于知网都有一种依赖性,知网也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对文献进行商业运营的私主体,同时还承担着学术传播与评价的社会责任。”许春明说道。

他指出,在此基础下,知网应当兼顾自身经营的商业利益与作者、读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著作版权与相应收益,保证用户获得作品的权利,寻找一种合法合理的商业模式,不能唯利是图,更不能违反反垄断法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强制性的交易行为。

赵婧说:“做成主流学术网站,知网已经成为很多人了解优秀学术论文的窗口,可以以更合理的商业模式来与作者谈营收比例,既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也有利于保障作者的权益,激发创作积极性。”

“一个作品只有传播出去才能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对文章作出下架处理就意味着作品无以传播,扩展开来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传播将受到限制,这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结果。”许春明说道,“传播是一项职责,而不是‘一下了之’的置气手段,对于这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应该给予制度的规范。”


见习记者 | 张旭凡
部分新闻素材综合自长江日报、红星资本局、上海法治报等
编辑 | 谢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