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信息页
 

知网该如何整改?多位专家发声

加入时间:2021-12-23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连日来
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
状告中国知网维权的报道
引发持续关注


中国知网公开回应称
虚心听取法律界专家、学者
和出版机构的意见与建议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知网将如何解决问题呢?
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
提出了对策建议


年近九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德馨在书房翻阅资料。记者高勇 摄


张云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
知网作为平台企业不应滥用优势地位,对于定价、商品上下架应更透明、公允、有温度。

——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12月17日
《四方云动|知网败诉后的操作,令人失望,有失风范!》


李俊慧(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创新研究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知网需要结合法院的判决,对自身的经营模式做出调整,包括收录作品并有偿提供下载服务,需获得作者授权,并向作者支付相应的报酬。对于知网应该给作者支付多少报酬,既要考虑作品的影响力,也要考虑平台的获利情况,当然,还需要考量类似知网等平台,应该定位为非营利的资源平台,还是商业性的服务平台等等。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9日
《专家:老教授维权获胜,拷问知网等运营模式合法性》


张鹏(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希望赵教授打官司这件事,能引起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关注,他们能够站出来对知网等数据库平台集体管理,集体授权,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9日
《个体很难向知网要稿费,法学教授:相关部门应规范数据平台行业发展》


刘文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解决上述问题,不但需要作者普遍增强版权意识,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善于利用民事诉讼工具,更需要监管部门的强力介入,对大规模践踏版权的行为主体实施相应的处罚,并督促其切实改正。

——上观新闻微信公众号12月10日
《下载自己论文要付费,却从没拿到一分稿费!九旬教授告赢知网获赔70多万,太解气→》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贸经济》《财经智库》副主编):

对于商业平台,与内容提供者的作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收入分成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知网这次与作者之间的争议,再一次说明数据平台的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冲突,说明平台经济的规制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深思。
——澎湃新闻12月10日
《风口浪尖上的中国知网:如何平衡公益性与商业性?》


张洪波(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

希望知识服务平台能够发展壮大,但应在多方共治的前提下规范有序地发展。

——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12月11日
《知网道歉,能平息众怒吗?》
冯晓青(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对于在知网收录作品的行为,最理想的是建立一种公平、合理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首先,知网收录作者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应当取得信息网络传播权。其次,应建立一种合理的支付给著作权人使用费的报酬机制。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2日
《最高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晓青:输了官司径行下架老教授论文不可取》


宋河发(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知网是财政支持的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学术传播平台,对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实现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可以借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等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做法,通过知识产权信托方式由该平台收取知识产权收入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而将大部分收益向知识产权权利人倾斜,在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广大知识产权权利人上实现多赢。

——央广网12月12日
《知网下架老教授文章并道歉 专家:应通过优化调整收益分配方法达到知识产权利益平衡》


孙晋(武汉大学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短期来讲,知网完全可以对自身经营模式和行为进行合规审查,让自己的市场经营行为更合规,改进自己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更好地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更好地找到营利性和公益性的平衡点。长期来讲,知网还可以把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进行切分,延长服务链条,多元、精细化服务种类,寻求更好的发展局面,在公共服务方面甚至不排除国家对它有更大力度的扶持。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3日
《中国知网是否涉嫌垄断?武大法学院教授孙晋答记者问》

丛立先(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教授):

在今后的经营模式中,知网既要与行业组织、科研院校、高校、期刊等合作,建立构建数据库取得作品版权授权的渠道和链条,还应建立数据库产生收益后的版权利益分配渠道和链条。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5日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曾拒绝博士论文被知网收录》


郭禾(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信息时代作品传播和使用有赖于数字化,学术论文数据库的建立和普及应用正是适应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著作权法也应当适应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文字作品引入延伸集体管理制度,解决海量论文著作权授权问题。
——法治日报12月15日“声音”
《解决论文海量著作权授权应有新思路》

陈歆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曾小铧(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

首先,版权问题需要明确。版权明确了,从学术资源平台下载自己的文章可能也要交费,这个并不奇怪。其次,政府应该调控市场使其趋于合理。这里面应该考虑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市场竞争因素。而最后,定价体系如何,价格又是多少,则可以通过作者、刊物、平台和用户的四方博弈来确定。

——澎湃新闻12月15日
《中国知网上的论文版权算谁的,如此收费合理吗?》


周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

期刊社和出版社可以帮助中国文著协向作者取得授权,由中国文著协以作者名义统一和使用者签订作品使用合同。这样做既可以让出版者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解决数据库公司难以寻找作者取得授权的问题,也可以使作者、期刊社从数据库经营中分享利益,以解决目前作品使用窘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12月16日
《近九旬教授知网维权成功作品却遭下架 专家剖析“知网侵权”:侵权即下架会阻碍维权者作品知识传播》


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如果中国知网和其他出版单位和平台,能因此建立起版权授权的畅通渠道,并合理规划版权利益分配机制,也不失为“吃一堑长一智”。更理想的结局是,类似中国知网这样的出版单位和平台能回归到公共属性,让公众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相关服务,但这不能以牺牲作者权益为前提。

——科技日报12月17日“视点”
《退休教授状告中国知网获胜诉,“庇护”网络侵权?版权声明未必能行》


方兴东(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发起人):

而知网恰是最好的开放存取的基础设施。如果能够利用这个契机,成为强大的开放存取的基础设施,辅之以各种适当的增值服务,更大程度实现互联网时代学术成果更高效、广泛的传播、分享和使用。既能契合自下而上的民众需求与社会趋势,又可构建颇有前景的商业模式。

——环球时报12月18日
《方兴东:知网,应成为基础设施而非“围墙花园”》


翟巍(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知网未来需要纠正其有可能涉嫌垄断的行为,将基本的商业原则确认下来,不能让社会公众来支付高额费用。
——中国新闻周刊12月18日
《知网向九旬教授道歉了,但这恐怕还不够》
余晖(中关村知识产权创新研究院院长):

屡教不改的背后,还是侵权成本低,未来应加大对学术数据库海量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

——第一财经12月20日
《学者赢了官司却没了传播渠道,知网的“授权游戏”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