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信息页
 

我看中国知网与赵教授的官司

加入时间:2022/1/21 10:51:40   来源: 独立精神 仲伟民 
 ​​ 
本文作者仲伟民教授

 

最近“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的消息,震动了学术界和出版界,广大学者和编辑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此事。尽管案件暂时平息,可是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尤其是对知网来说,如果更多的学者站出来维权,知网怎么办?全赔,家底可能会完全赔掉;不赔,将责任转嫁编辑部,则无异自断生路,因为数量众多而无力的学术期刊是知网的衣食父母。也许,历史发展到了某个节点,知网必须坐下来认真讨论与编辑部、与作者的关系问题并设法解决了,传统的鸵鸟政策恐怕要行不通了。

 


赵德馨教授
 

知网传统的做法,是想通过期刊社或编辑部与作者签订协议,从而一揽子拿到作者授权,而避免与作者直接打交道或试图让作者放弃自己的权益。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站出来维权了。且不说知网付给编辑部及作者的费用极低,编辑部很难执行二次分配;而且,目前学术期刊几乎都是事业单位主办,收入与支出管理严格,知网所付费用实际为学校收入,编辑部是无权支配的(除非学校明确规定允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编辑部与知网已经很多年没有签订过任何协议,也不从知网拿一分钱。
 

无论从哪方面看,知网这种传统做法很难再执行下去了。个人认为,知网可行的做法只有两条:一是源自于国内学术期刊的论文资源全部OA(免费开放),学术服务公益化,收费只限于服务项目或定制项目,或海外订户;二是尽快制定与读者及编辑部收入分成的制度,根据实际下载量计算,至于按什么比例分成,可以参考相关行业经验及相关法制法规。

 

可是很遗憾,我目前不仅尚未看到知网在此方面的努力,甚至与作者、编辑部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远。其一,知网仍在想方设法努力与各家期刊签订独家协议,这说明知网不仅没有OA的想法,反而更想独占,想进一步并试图完全垄断学术论文市场。此种做法无异是与反垄断法背道而驰的,也是与读者、与编辑部的愿望不相符合的,因此不可能行远。其二,目前知网与各家所签协议,无论给编辑部的报酬,还是给作者的报酬,都非常之低,但下载论文收费却非常之高,此与知网最近20年的巨大盈利是不成比例的,对作者、对编辑部都是不公平的。此种作为,将无法阻止后续会有更多学者站出来维权,也很可能会有学术期刊组团拒绝与知网合作。这种情况一旦出现,知网危矣!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大家对知网有很大意见,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知网所做的巨大努力和贡献,知网为学术研究所带来的极大便利。如果没有知网,目前的学术研究会受到极大影响;如果没有知网,有些硕博论文可能根本就无法完成。所以,我们决不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学者出来维权,更不希望看到知网垮台,而是希望它继续发展,希望它在尊重学者及编辑部权利、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健康发展。

 

很遗憾,目前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知网依靠对学者及学术期刊权利的榨取而起家,从而导致作者及学术期刊对知网一直非常不满;可如今,随着知网用户的不断扩大,不仅学者离不开知网,学术期刊也已离不开知网。恨爱交加,身心分裂,于今为甚!

 

作为一名老编辑,老主编,我内心非常复杂,大家经常讨论,经常发声,但收效甚微,成为最为烦心的一件事。为何?因为我们精心编辑的学术期刊,到中国知网那里,统统变成了一锅炖烂菜,主编与编辑的意图、杂志与栏目特点等等全部消失了,我们无可奈何。更为糟心的是,随着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知网却越来越成为学术期刊及作者所依赖的资源。对于期刊来讲,纸本订户越来越少,有的期刊甚至是零订户,学术传播基本或完全依靠数字平台;在国内几大学术数字平台中,知网是绝对的龙头老大,目前地位无可撼动。这就意味着,学术期刊不仅不敢得罪知网,甚至于要经常求着知网,生怕自己的论文不能上到知网传播。甚至于形势完全颠倒:知网似乎成为了学术期刊的衣食父母!加之国内学术期刊几乎都是单打独斗,力量分散,且是事业拨款,因此目前很少有学术期刊同知网打官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期刊较为集中,也几乎都是全国最权威的期刊,他们曾试图抱团抵抗知网,可没想到最后因为传播大受影响,被引数据大幅度下滑,而不得不与知网和解。最后双方让步,社科院期刊继续在知网发布,只是时间稍有推迟,知网则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在我看来,双方都不是赢家。

 

解铃还靠系铃人!我也不知道此话是不是对,仅供知网及各位读者参考。

 

最后做个广告:我约了一位最权威的专家从学理法理上详论此事,最近几天就能完稿,会在公众号率先发布,我很期待,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也很期待!

 

作者:仲伟民,《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